天顺平台主管【总代QQ223345】
原标题:2021年4月1日,中国“天眼”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!
天顺平台主管【总代QQ223345】被誉为“中国天眼”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(FAST)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,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。
“中国天眼”:
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
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“中国天眼”运行和发展中心了解到,自4月1日起,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,申请的项目将交由“中国天眼”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、提出项目遴选建议,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。
据“中国天眼”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、总工程师姜鹏介绍,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第一年,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%。
按照科学目标和相关战略规划,“中国天眼”已确立多个优先和重大项目,其中包括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、中性氢星系巡天、银河系偏振巡天、脉冲星测时、快速射电暴观测等,但观测申请不限于这些领域。
“中国天眼”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。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,即确立了“中国天眼”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,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,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,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。
外媒感叹:
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
2020年12月初,美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坍塌后,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的射电望远镜成为了全球唯一的“天眼”。与此同时,中国宣布“天眼”将从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,引发高度关注。
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20年12月26日报道,该电视台记者于早些时候获准对中国天眼进行了实地探访,并感叹:中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实力令人侧目。
中国“天眼”的口径达500米,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。美媒记者说:“中国‘天眼’直径超过5个足球场,用于对外太空进行天文观测。”
“天眼”的核心装备——馈源舱引发了美媒的强烈兴趣。
这个由6根钢索拖动的平台专门负责收集望远镜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号。
由于采用了轻型支撑系统,中国500米口径“天眼”馈源舱平台的重量仅有30吨。相比之下,坍塌前的美国“天眼”、300米口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有近千吨重。
坍塌的美国“天眼”
美媒记者报道称:“在这里,我还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,‘天眼’方圆5公里之内都被划为‘电磁波宁静保护区’,因为科学家们希望接收到的是数百万光年之外的电磁波,而不是附近路人的手机信号。”
来源 | 综合新华社、科技日报、CCTV-4《今日亚洲》、央视军事
发表评论